跳到主要內容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活動花絮

活動簡報

2018.03.16 倡議與社會創新議題活動-世界咖啡館【永續城市】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自2/1日開幕以來,即受到各方的關注,亦成為其他縣市取經與合作的對象,今日於基地舉辦第一次世界咖啡館活動,探討永續城市相關議題,即吸引對此議題的群眾熱烈報名,報名人數超越主辦單位設定的人數,只能緊急加開名額,以容納對永續城市此議題有興趣的市民參與。

當綠川吸引大批民眾參觀,水岸人文重新回到群眾的生活經驗之中,舊城再生引發了更多的關注與想像,斯堪地那維亞諸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早已開始落實都市的永續經營策略,甚至在日本亦有許多民間團體相繼投入。1987年聯合國報告書《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的定義:當世代需求的滿足不會犧牲未來世代的需求;換句話說,永續的精神講求跨世代的資源公平分配,在以往的城市發展中,有太多預支未來的舉措,但是永續城市的發展不應該犧牲下個世代和其他區域或族群的福祉,論及永續城市,從都市規劃到生態平衡都有許多複雜的連動與平衡。

此次的活動,邀請到了台灣公益CEO秘書長林淑娥擔任主持人,另外邀請到了布拉米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逢麟、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蘇向豪、橘創整合行銷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文楷擔任桌長,透過世界咖啡館的討論形式一一收集相關議題,未來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更將以一連串的研討會,回應由世界咖啡館收集到的相關議題,持續地推動臺中的社會創新的論述與實踐!

  • 點閱率:1181
  • 相片數:4張
活動合照

愛飛屋 in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精武圖書館是老台中人的青春記憶,是不少 莘莘學子放學假日後讀書的最佳地點,能夠 重新開幕並在 5-7 樓創立臺中社會創新實 驗基地,這結合相當創新,也吸引著在教育創新路上努力的我們!本次能夠在徵選中進入基地對我們而言,則是莫大的鼓勵!

愛飛屋以「親子共學」、「兒童玩學」、「大專培力」為主要服務項目,近四個月的進駐, 我們在此因著基地管理團隊的用心,有了更多的學習及能量,如同基地設立的忠旨,讓多元、 創新在此匯聚,孵育人才以及未來的社會企業。我們透過基地的空間及資源,擴大辦理了多 場的大專培力課程:多元教案、創新活動設計、綠生態旅遊、兒童發展知能等工作坊及座談 交流,讓有興趣投入教育的大專生在此激盪、串連、學習,也運用基地的友善空間讓孩子能 以台中公園及舊城區進行歷史人文走讀,並利用學習空間一起創意玩科學、動手實作發揮創 客精神。
運用在地資源,我們也與北區及精武圖書館有更緊密的結合,透過假日說故事、親子讀書會、親子遊戲的辦理,讓親子共學、優幼的理念能更有效地傳達並服務更多的親子家庭。
暑假期間我們也將與基地另一組入駐的團隊「小島動畫」,進行結合旅遊及動畫創作的夏令營,發揮兩個單位的專才,讓孩子用實際的走讀故事玩動畫,一起創意玩學!
感謝基地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在此設據點,與更多的進駐團隊交流、合作,並透過跨域及結盟增加彼此的視野及能量,基地更佐以多元課程及業師的輔導讓我們更精進成長,著實收穫不少!
未來我們更希望在此透過跨領域社群交流思考、串連人才,進一步異業結盟建立人才資料庫,相輔相成辦理各式體驗活動,嘉惠大專學子及親子朋友。

  • 點閱率:781
  • 相片數:2張
活動合照

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 in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進駐心得分享

江彥杰 ( 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

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一直都希望搭起東南亞移工與台灣人之間的溝通橋樑,所以在辦公室的 選擇上也都以靠近東協廣場(舊名第一廣場)為主要選擇點,就是希望可以離移工在假日休閒消費的地方可以更近,可以更直接提供給移工服務、也能讓我們跟他們距離能夠更近。

但是隨著工作室發展越來越成熟,去年年底時,工作室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要換辦公室空間,恰好就聽聞精武圖書館樓上要改裝成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而我們也觀察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移工在假日的休閒動線也漸漸地從東協廣場慢慢拓散到台中公園與一中街,於是我們便決定要來申請進駐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也許是初次進駐共同工作空間吧!起初經歷了與營運團隊、進駐團隊間的認識磨合,也開始適應不同辦公空間的特殊文化地景。
於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日常的業務之一,就是舉辦大量的東南亞文化交流活動/課程,所以當場地換到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六樓的多功能教室交流/上課時,台灣學員與移工學員紛紛和我們表示基地的教室幽靜、簡潔、交通方便,對於我們最後做出這樣的決定表示讚賞。

思想廚房也一直是我們進駐後很滿意的一個公共空間,進駐的團隊每個都非常忙碌,鮮少有機會交流,但是每個團隊的夥伴都需要吃飯,所以每到中午吃飯時,大家就可以在餐桌附近彼此交流想法,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也曾在廚房舉辦了幾場台灣人和移工朋友的小型東南亞食物交流派對呢!

六樓還有兩個空間:動腦室與會談室,這兩個空間的氣氛營造得很放鬆、光線柔和,每次我們有需要拍攝關於東南亞文化的網路節目時,往往會到這個空間去進行拍攝。

當然進駐後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而我們相信在與社會局保持良好的溝通互信情況,基地能夠滾動式修正,成為培植更多優秀創新事業組織的聚集地。

  • 點閱率:783
  • 相片數:2張
資料筆數【46】頁數【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