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最新消息

112-03-30

EP.11|劉彥成:像八寶粥一樣多元的八堡文化

發佈單位: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點閱率:110
 
你有多了解你的家鄉? 八堡文化創立契機

        彥成在學生時期曾在西班牙的社福機構服務,回台灣後擔任循環經濟的集團品牌代表,也擔任過社區的理事長特助。當時在國外和朋友談到自己的家鄉,卻不曉得家鄉有甚麼故事能夠分享。彥成認為台灣許多地區有豐富傳產資源,如洋仔厝溪一帶,故事可以回朔到日治時期,八田與一透過水利工程解決農田灌溉不善等地方問題,民國後隨著地方人士引進了門閂等五金加工業,小型的銅器鑄造工廠開始發展,當地居民陸續加入了小五金的加工產業,而後重家庭代工演變為企業發展的模式,如今有「水龍頭的故鄉」之美名。彥成認為這些故事很值得做整理和傳承,見過國外的世面、也在家鄉實地訪查,最後在彰化秀水創辦了「八堡文化」。
 
融合多元文化的地方創生

        外來文化沒有家族產業的傳承,要如何在新土地上起步?彥成看見了台灣族群的多樣性,透過文化間的交流,增加互動機會,找到彼此相似之處。像是新住民利用芭蕉葉做成碗,讓人聯想到台灣的草仔粿、原住民的香蕉飯,也是台灣人的共同回憶。身為水五金二代的彥成,從小看著大家族在產業鏈間分工,不僅能將供應鏈資源分享給來自外地的年輕人,也要讓大家脫離傳統工業的生活框架,認真感受生活、提升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發揮影響力到國際上,八堡文化的印尼老師、在西班牙認識的市長,看見了八堡文化正在改變著家鄉,也想把這套模式帶回自己的家鄉做社區營造。
 
        彰化比鄰著台中,交通的方便讓兩縣市往來相當密切。八堡文化帶領東海大學和大葉大學的學生,參與社創基地的進駐團隊—心詠設計舉辦的青銀黑客松。也展開與台中其他非營利組織的緣分,和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生態講堂,共同為生態教育努力。

        八堡文化最近新的計畫,是讓金工、鐵工成為公共財,增加產品使用年限,減少生活中的廢棄物。俗話說風頭水尾,位於八堡圳尾端的馬興村走過了農業時代、農工混和時代,如今要如何將這些故事記錄並寫下新頁,八堡文化正為了家鄉努力著,也期待每個地區都能寫下自己的故事,讓文化好好保存。

延伸閱讀:
EP.11|劉彥成:像八寶粥一樣多元的八堡文化網址 QR-Code
QR Code